close


Tagebuch 26.06.06


 


  上網找資料時驚訝地發現有人的論文題目和我雷同:一個清華大學外文系的女生寫了關於徐四金小說「香水」中嗅覺方面的文章。因為這樣,上個月去了清華大學一趟。而當時拷貝下來的論文直到這幾天放假才有時間閱讀。


  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費了我很大的力氣。因為這論文的邏輯有問題:我們可以說,在文中很難找到使篇章成為篇章的連貫性。除此之外,我發現不同學校治學的方法很不同:在這清華大學同學寫的論文中,很少有資料出處的註解,常常都是說某人的意見是如此如此,而不說明這引文資料是出於哪一本書的哪一頁。像在論文的第五頁寫到:


 


According to Professor Sten Grillner in his Presentation Speech”[...]A scent from our childhood can make us remember long forgotten memories...The sense of smell is in some way more primitive than other senses-less verbal-often we do not have words to describe the qualities of a new smell[...]For most animals, the sense of smell id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mond all the senses, the basic mode of operation of smell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uzzling fields for a long time...


 


  這樣的寫法,在論文中到處可見。在德文所,這樣引文不清不楚的情況完全不可能發生。德文所的傳統中,也不會像這論文一樣,大量地用斜體去強調句子中的詞語。


  現在來談談內容。在內容上,這論文最大的缺點是她的根本立論就錯誤了:在第九頁她寫到:「Here we come to the main argument concerning the olfactory in this thesis. Neither an animal-like creature, nor a real artist, Grenouille is a human with a strong desire for love」,這樣的想法在63頁又被提出:「..., for Grenouille, the destination of collection is not the colleted scents per se, but love. He deems love as the solution to his ultimate lack, not scents. Scents are medium,...」。當然,我們知道Süskind作品中的人物一向都是缺乏愛,像「低音大提琴」一劇中獨自在隔音間生活的大提琴手、在短篇「鴿子」中必須留在自己的房間才感安全的諾埃爾(Noel)都是明顯的例子。不過,如果我們單單看「香水」這小說的話,對於Grenouille來說,他不需要別人的愛。他討厭人類。他討厭到有七年住在與人世隔絕的山洞中。在這段期間,他很快樂,因為他可以不受打擾地每天回憶之前聞過的氣味。氣味對Grenouille來說代表的是本質一類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和別人區隔的自我認同。他需要滿足自己,所以才去殺害女性,獲取她們的氣味。而在他收集了所有需要的女生香氣完成了超凡的香水時,他被他自己感動了,他說:「謝謝你,尚-巴蒂斯特葛奴已,因為你完全表現出你該有的樣子。(香水240)」。從第一章中奶媽的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Grenouille很貪婪。這樣的貪婪在第八章中又被描述成為對香氣的貪婪。在第15章中,我們看到Grenouille像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描述。對於Grenouille來說,他什麼事情都要佔有(8),而在第8章也提到,如果沒有佔有香氣,他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由上面的舉證可知,清大學生論文的立論基礎可能不是正確的。Grenouille要的不是愛而是香氣。不知道這論文作者在哪裡看到Grenouille把愛視作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事實上,「香水」一書第四章的37頁就有清楚的提到Grenouille要的不是愛。「Grenouille把愛視作自己最需要的東西」這樣的說法,也許是清大學生自己的看法。在文章中,很多她自己的看法都不太正確。像42頁提到,在「香水」第二部分的內容裡,山洞中的霧代表的是Grenouille的體味。這樣的缺乏論點支持的個人看法也是這論文的特色。


  另外,我猜測,由於那論文的寫作者是沒讀過德文的人,所以她沒有讀過「香水」一書的德語原文,並且,她看的評論也都是英文的資料。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就好像中文系的學生用中文在她的畢業論文時,題目是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而在寫作時,這個中文系的學生看的不是日文原文而是翻譯本。而引用的評論也都是中國或台灣的學者用中文寫的評論一樣。這樣說或許對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學者不公平。不過,論文裡的不少說法都可以看出這樣使用翻譯版的問題。像在論文的第8頁提到:「...,in Geist, whose English translation named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這樣的說法就是一個不小的錯誤。


   以上是論文內容上的錯誤之處。除此之外,這論文缺乏和「香水」內容的結合。至少有1/3的內容談到偏語言學方面的想法:嗅覺的能指和所指的相府問題。還有提到班雅明的翻譯理論(很巧的是,班雅明文章的原文也是德文):用班雅明的理論說明嗅覺的語言不是人類的語言,而是比人類語言更靠近上帝的一種語言。這將近一半的內容有點離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omas 的頭像
    Thomas

    Thomas' Tagebuch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