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07.06.08


 


布萊恩莫頓(Brain Morton)的「河對岸的窗(A window across the river)」是一本平淡乏味、沒有高潮起伏的小說。如果不是麥田出版的話,如果換上粉柔的書皮的話,就完全是一本言情小說。故事的主線是女主角諾拉因為性格不合,於是離開現任男友班傑明,回到前任男友艾席克身邊。完全沒有倒敘的手法加上過多和情節不相關白描,是這本書的致命缺點。原本還一直期待小說的中後段可以來個高潮點,不過終究是一路失望地看下去。


之前看寫作教學書時,史蒂芬金和卜洛克都提過一種對我來說不可思議的寫法:不要預設故事的大綱,先創造角色,讓角色自己發展出故事。我呢…,我在看莫頓的這本小說時,就想到他非常可能是用這種方式來創作小說的。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這本小說就是運用這種寫法中最失敗的代表:整個一個沒有重點、整個一個流水帳。


我為什麼會看這本書、為什麼還會買這本書呢?…是因為啊,這本書一開頭寫的還不錯。而長久以來我又一直打算寫個類似的故事,於是就買了下來看。卜洛克在他的寫作教學書有提到,一本小說最重要的就是開頭。我因為這個作者頭開的好,所以買了這本書。這個經驗,可以證明卜洛克所言屬實。


一開始真的寫得很用心,講到思念舊情人的心情。不過看啊看啊看到了三分之一,就有玩刮刮樂槓龜的感覺。心裡一面想著「唉呀,寫的真糟糕」,一面把這本書看完了。之前我看完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以後,說那本書是「白開水小說」。我想如果和「河對岸的窗」比起來,九把刀的小說還算是有料的「礦泉水」。而在這個情況,「河對岸的窗」則是百分之百無聊的蒸餾水。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主角叫諾拉的話,我的心裡就會浮現出諾拉瓊斯的樣子。在這本小說裡,諾拉是一個女作家。她看到什麼事情,都會和歷史上有名的作家及作品做聯想。我想這樣的性格,多多少少反應作者諾頓的性格;另外在故事中,諾拉作為一個作家,常把自己身旁的好友寫進自己的文學創作中。這個部分,因為寫得讓人感覺假假的,所以我猜是諾頓自己亂編的性格。


艾席克是諾拉五年前的男友。雖然和諾拉分手五年,雖然其間有交過女友,不過他對諾拉還是沒有辦法忘情。


 


 


艾席克心想,諾拉就是他愛情生活裡的拳王阿里。繼她之後的女子各有優點,可是她們的優勢只在於她們是後起之秀。就因為他對諾拉的記憶,讓他一直無法對別人完全付出自己。他的心似乎撥不出空間容納另外一個人。(P.21)


 


 


一開始艾席克是一個潔身自愛的翩翩君子,是個「有紳士風度的人(P.14)」。不過到最後卻因為事業一蹶不振、心情低落,在酒醉後,還向比自己年紀小很多的芮妮求歡。其實他對芮妮一直都存有某種程度的性幻想,常常會做「關於芮妮的浪漫白日夢(P.120)。」這種發展,這種男人的有色無膽,是不是某種程度反映了作者的心態呢?是不是在現實生活中作者有心儀的女生呢?不敢對其表白的他,是不是只敢在小說裡面,讓自己筆下的人物放縱自己的慾望呢?


啊,我亂說的啦。要是我是作者的話,我一定會這樣做就是了。我想村上春樹在挪威森林最後的那一段,一定也是男人有色無膽的表現。怎麼寫小說讀後感寫著寫著說到這種事情了呢?…罷了,就此打住。


 


 


延伸閱讀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為了不要有代溝看的書[頁面連結]


媽呀!好個B型人:有趣的血型書[頁面連結]


穿越時空救簡愛:有回到未來的感覺[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