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24.05.09


 


「天使與魔鬼」這部電影比「達文西密碼」好看。本來預期會和前一部一樣,是一部糟糕的片子,沒想到很多情節變成畫面之後,還蠻讓人感覺震憾的。好像一開始反物質的實驗,還有最後爆炸的那一段,都覺得電影畫面的呈現很吸引人。


 


我自己在讀「天使與魔鬼」之前,已經去過羅馬和梵諦岡,所以那時在看小說的時候,對於小說裡面的場景很熟悉,有種舊地重遊的感覺。我想對於沒有去過義大利和梵諦岡的人,透過電影看到書裡的建築物,比憑空想像的要強多了吧?


 


 


以下是我之前(0682)寫的讀書記錄


 


      


 


看完了丹布朗(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這真的像封面上紐約時報的書評上說的一樣是「一本不得了的書…難以釋卷…極度迷人、充滿想像力,懸疑性十足的閱讀經驗。


 


如同在這本書之後出版但獲得廣大好評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一樣,「天使與魔鬼」也是一本充滿浪漫傳奇、宗教、謀殺、神秘主義,外加動作情節的驚悚小說。作者在前幾頁說道這本書可以說是「達文西密碼」的「前傳」:在「天使與魔鬼」中,作者首度創造出同為「達文西密碼」的主角的符號學家勞勃蘭登(Robert Langdon)。這本小說就是在描寫勞勃蘭登去羅浮宮解密碼的前一年在梵諦岡城的冒險故事。


 


為了在這個科學突飛猛進的時代裡堅定大家對基督宗教的信仰,神父卡羅凡特雷思卡(Carlo Ventresca)想出了恐怖的計謀:凡特雷思卡是服侍教宗的神父,因為這層關係,他利用自己在梵諦岡的職位,創造出反對教會的秘密組織---光明會(Illuminati)已經重整旗鼓,準備消滅梵諦岡的假象。他殺了自己服侍的教宗,然後乘在選舉新教宗其間,用嫁禍光明會的方式、在梵諦岡放置了定時炸彈、並且把4位教宗的候選人殘忍地殺害。他裝著犧牲自己來解救梵諦岡免於炸彈威脅,並且希望因此能大家堅定自己在這科學發達時代中對神的信仰。不過,這樣的如意算盤卻被主角勞勃蘭登破壞了:雖然沒法利用自己的符號學知識及時在4個教宗候選人遇害之前阻止謀殺事件的發生,但是最後主角還是在九死一生的危險中逃脫,揭發這宗教狂熱份子的所作所為。


 


書中最大的主題就是「宗教」。雖然在看這小說時,緊張刺激的感覺就好像在看電影一樣,不過這充滿娛樂性的劇情中,很多對於宗教的敘述都是觸及人心的。在書中的385頁,神父凡特雷思卡提到科學和宗教的衝突時說道:


 


 


 


「科學可能減少了疾病和勞苦所帶來的不幸,提供大量的小機器讓我們生活更加方便、有娛樂性;但科學也留下了一個沒有奇蹟的世界。我們的日落美景淪落為一大堆波長和頻率,錯綜複雜的宇宙被解析為各種數學方程式。就連我們身為人類的自我價值,也被摧毀了那些保障要讓我們結合在一起的科技,都只是讓我們更分隔而已…一旦捨棄了宗教,人們就會發現自己處於精神上的真空。我們吶喊著尋找意義…我們看到了幽浮,從事通靈、心靈交會、靈魂出竅體驗、心靈探索---這些反常的概念都披著科學的外衣,卻是不折不扣的非理性。那是現代靈魂的絕望吶喊,寂寞又痛苦,這些靈魂癱瘓了,因為自己的啟蒙,也因為無能接受任何科技以外的意義。


 


 


 


這一段讓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娛樂為主的暢銷書。作者丹布朗想要用這本書說些什麼重要的事,而且他真的把這個時代的問題指出來了。神父凡特雷思卡這樣對於宗教的虔誠讓他成為「天使」,而他謀殺人的計畫讓他成為「惡魔」。不過這應該不是書名叫「天使與魔鬼」的原因,因為那書的原名天使與魔鬼都是採複數型。另外無解的是中文版的封面採用希絲特教堂中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的部分圖形,不知道這畫和本書有何相關?要自己創造一個封面也應該做的和小說的內容有關才是。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對藝術、建築史的知識是非常廣博的。在書中出現的那些雙向圖(ambigram)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雖然那些圖是作者的好友設計的,不過讓圖和劇情緊密結合營造出詭異的氣氛卻是丹布朗的成就。丹布朗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他不但知道如何創造讓人想繼續看下去的劇情,從他的書中,也可以知道這個作家在眾多領域裡都有廣博的知識。從他的小說「數位密碼(Digital Fortress)(1998)」可以知道他對數位資訊領域的知識及密碼組合的瞭解,從「達文西密碼」中可以知道他對考古學、宗教這方面也涉獵甚多。從「天使與魔鬼」裡一個科學家的信念中,可以知道丹布朗對哲學也有一定的瞭解:書中的一個研究細微粒子的科學家證明了,組成我們這個世界最微小的物質粒子,是彼此有關係的。好像組成我身體的粒子和組成你或其他人身體的粒子其實都彼此有關係,而且受到某種力量的影響。


 




(我名字的雙向圖)


 



上述的想法讓人想到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Leibniz)的「單子論(Theory of monads)(單子無窗戶、受到中心單子、也就是「神」的控制)。因為這些融合科學及宗教的理論實在太雷同,於是讓人猜想丹布朗創造出這樣的劇情是因為他讀過哲學史、知道萊布尼茲這號人物的學說,所以才寫的出來這樣的小說。


 


在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及「達文西密碼」中,主角都是大學 符號學 教授勞勃蘭登。經過網路搜尋之後,我知道原來這個角色是照著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也姓蘭登的大學教授所寫而成。而由於前兩本小說十分暢銷,於是丹布朗要再寫一本以蘭登為主角的故事。就好像好萊塢電影有「星際大戰三部曲」、「回到未來三部曲」、「駭客任務三部曲」一樣,丹布朗也要將勞勃蘭登的故事寫成三部曲。像倪匡的衛斯理、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很多作家在創造一個成功的角色後,都會沒法脫離這個角色的影子。這應該就好像一個演員太入戲了,沒有辦法從角色的情緒中脫離出來。我想如果一個角色真的成功的話,說不定這角色對於作家來說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好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而每個人都希望和自己的好朋友常常碰面,所以作家會一直以某個人物做為一系列故事的主角一點也不奇怪。不過,不管怎麼樣,如果又有一本丹布朗以蘭登為主角的新書的話,我相信這到時又會變成一本排行榜的暢銷書。


 


在已經出版的兩本書中,丹布朗都不止一次地描述蘭登有「密室恐懼症」:當他在好像電梯、地道或其他的密閉空間時,蘭登教授會很不自在。我以為這樣的描述一定有些更深層的意義,所以我在奇摩知識中提問。而,對於「為什麼丹布朗要創造這個有密室恐懼症的角色」這個問題,我收到兩個回答。這兩個回答非常類似:因為有缺陷的角色比較像如你我似的一般人,可以讓讀者較有認同感。而且,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也是書中可以利用來製造劇情張力的方法。


 


這樣的回答沒法完全說服我,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樣:我會以為,說不定在現實世界中的、被拿來當模型寫作的蘭登教授也有密室恐懼症。或是,丹布朗、丹布朗的朋友深受密室恐懼症之苦;又或是密室恐懼症代表某種心理狀態,而在丹布朗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發生了某些事,所以讓他有這樣的心態、寫出這樣的小說、創造出這樣有密室恐懼症的人物。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會往網路上找資料的原因:我想要找到像這樣資料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不過,在網友的回應中,我發現同樣的一個問題,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回答。從這樣的經驗中,我察覺到自己因為讀研究所的關係,所以已被研究所的那一套文學方法綁的太死了。那樣的研究方式已經對我產生嚴重的影響,那樣的研究模式已經印刻在我的腦中。


 


如果像網友說的,說作者是因為讓勞勃蘭登更貼近我們,而不是小說中的「扁型人物」而創造有密室恐懼症的角色話,我想,丹布朗在這方面的努力還是不夠。在讀完兩本書之後,我發現書中的角色都差不多是同一個類型:勞勃蘭登就好像「數位密碼」的大學教授大衛,他們 都是 教授,都靠著自己的知識像印第安那瓊斯一樣帶著讀者到一個有異國情調的國家冒險(勞勃蘭登是到法國及義大利,大衛是到西班牙。不知道這是不是說明了美國人對於歐洲的嚮往?);書中的瑞士衛兵團指揮官歐里維提(Olivetti)就好像「達文西密碼」的法舍探長,他們都身材高大且脾氣不好;女主角維多利亞(Vittoria)和「達文西密碼」的蘇非及「數位密碼」的蘇珊一樣,都是聰明及美貌兼具的女性。我覺得這些角色只是名字不同,其實事實上,他們都是同一個性格。我以為這是一個寫作的方程式,有了這些角色加上謀殺、神秘宗教…就是一本暢銷書了。當然,說是一套,其實真的寫出來也是需要非凡的功力的。重點是,這些角色其實並沒有塑造的很成功,這些角色是一般小說都會出現的性格。


 


丹布朗小說除了主角都是勞勃蘭登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書中的背景都是很有名的觀光景點。像「達文西密碼」的羅浮宮,像這「天使與魔鬼」的梵諦岡、梵諦岡的希絲特教堂還有羅馬的萬神廟及天使堡。看到這些內容,讓我想到之前旅遊的回憶。我不知道沒去過這些地方的讀者在看這些書的感覺。雖然書的前頁有張簡陋的黑白地圖,不過,我想這和真的去過羅馬、巴黎的感覺一定不一樣!沒去過羅馬及巴黎的讀者在看書的時候一定很缺乏真實感!


 


電影版的「達文西密碼」中,湯姆漢克飾演 符號學 教授勞勃蘭登。不過,要是我來選角的話,我會選演「X檔案」的那個男主角來飾演勞勃蘭登。不過,因為看過電影,所以現在看「天使與魔鬼」的時候,在對角色勞勃蘭登的想像上會有點錯亂。如果要我來選角的話,我還是會選「X檔案」的那個男主角來飾演勞勃蘭登;然後女主角我會選安潔麗娜裘莉;因為看過「達文西密碼」,所以瑞士衛兵團指揮官歐里維提我會選尚雷諾;卡羅凡特雷思卡我會選在Bless the Child一片中的魔鬼教主。


 


 



★☆★☆★ 天使與魔鬼電影片段 ★☆★☆★



 


我之前的寫「天使與魔鬼」的圖書心得文章連結


*****************************************************


天使與魔鬼(Part1) [頁面連結]


天使與魔鬼(Part2) [頁面連結]


天使與魔鬼(Part3) [頁面連結]


 



 


我其他的讀書記錄


****************************************




博士熱愛的算式:如果只有80分鐘的記憶 [頁面連結]


普洛克的小說學堂:有心寫作的人可以看 [頁面連結]


戀人絮語:把愛情說的很哲學的一本書 [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