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05.07.11
我很早就知道「巴哈末世密碼(die Offenbarung)」這本小說,這本書在德國開賣之際,我還有翻譯過新書介紹。在買下中文版看完之後,現在來寫讀書記錄了。
故事的內容和之前瞭解的沒有差多少:主角雅各(Jakob Kemper)是一個彈管風琴的樂手。在1992年的聖誕夜,於教堂破舊的管風琴旁,發現了巴哈的遺作。這樂曲之前並沒人看過、沒人彈奏過。在幾番研究後,雅各知道:巴哈在生前已經研究出了一道音樂方程式,透過這個秘方,可以讓人們面對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曾經做過的壞事。而當主角想把這個發現分享給專門研究巴哈的巴哈協會專家時,專家並不領情,認為該琴譜只是雅各自己創作的樂曲。於是最後主角把樂譜重新放回到原處,等待後人再度發現這份手稿。
和很多本小說一樣,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很沒有自信心的宅男。他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從小被人嘲笑、被父親責罵不說,想追的女人不是變成自己的繼母,就是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在音樂事業上面,不管是當演奏者、指揮者、音樂研究者都遭受到失敗的打擊、完全沒有成功過。這種失敗的小說主角,在徐四金的小說裡就常出現,如「低音大提琴」、「鴿子」…等。其他像尼克宏比的「失戀排行榜」、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年代記」、與朱薩克的「傳信人」…等等都是有類似的情況。不曉得是不是這樣的主角特別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呢?像我有志於寫小說的話,應該嘗試用失敗者當主角寫寫看吧?
因為故事內容之前就知道了,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的驚奇。本來看書籍介紹以為很是神奇的童話,真的讀了反而覺得有點小失望。如果可以把故事寫得再誇張一點,結尾還硬塞入一個讓人完全想不到的新梗的話那就更好了。
…乾脆來改寫吧!
相關連結
**************************************************************************************
四年前寫的新書介紹 [頁面連結]
「傳信人」讀書紀錄 [頁面連結]
「後現代」文學作品的特點 [頁面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