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05.06.08


 


兩個禮拜以前,我看了「你在看誰的部落格(The Cult of Amateur)」一書。今天還想對同一本書的某個意見,發表我自己的看法。在那本書中,作者斥責所謂「超文本」的理想:


 


 


 


凱利稍早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提倡所謂「無所不包的書(universal book)」的概念。…以凱利的觀點,書的價值不在於專業作者憑空創造出某些真正的成就,而是業餘者教派可以據此做出種種引述、註解、附加、連結,「個人化、編輯、證實、展示、做記號、轉移、參與一件作品。」根據凱利的說法,「當每本書的每一頁交叉連結、叢集、引用、摘錄、做索引、分析、註解、再混合、重編、更前所未有地深入文化…會出現真正的魔力。」(P.161-2)


 


 


 


在書中,作者安德魯基恩是反對上述觀點的。不過我呢,在這點上,我和作者基恩的立場不甚相同:我以為一本書的價值,除了作者以外,讀者也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讀者如何從自己的角度來詮釋所讀的書,和作者在創作故事上同樣地重要。一本書能夠有價值,的確是像上面的引文說的,要透過我們這些「業餘者」參與作品之中,重新接收、重新重組,在作者寫完書之後,再度給予故事重生(Nachleben),才能更豐富作品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