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agebuch 14.12.07


   


        繼續村上春樹的話題…。


        因為看了教導寫作的書之後,想要照著書上的方法,模仿自己喜愛作家的故事來「套著寫」,所以除了翻出自己收藏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以外,我也在圖書館裡面借了幾本我沒有的書。


        其實在以幾本像「挪威的森林」、「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成名以後,村上春樹有一大部分的書,都是配合著安西水丸插畫的隨筆或小故事。本來覺得這樣的書,有一點點像是出版社,想要騙讀者的濫竽充數之作。不過,在我翻了一下「夜之蜘蛛猴」以後,我改變了想法:我覺得讀村上春樹的小故事會讓人心情很好。這些都是奇妙的、有趣的小故事。有陽光的下午,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喝著便利商店買的拿鐵咖啡,不知不覺就看完了這本小書。


        如果要模仿的話,這本書的故事是很好的範本。雖然有趣,不過嚴格說起來,這些應該都算是「沒有意義的短文」。但,也許就是這樣「沒有用」、「什麼地方都到不了」的感覺,才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吧?


        村上春樹的書迷讀到這本書,一定會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除了很多村上春樹式、主題(Thema)上的重複以外,像「渡邊昇」、「胡力歐」…這些在村上春樹書裡面常看到的名字,也在這本書裡面再度出現了。看到炸薯餅的故事中,女生把自己當作是禮物,主動到主角家裡面想要投懷送抱,但是卻引起不了主角的性慾,於是在懊悔的心情之下,用炸薯餅作為給主角的服務這樣的內容時,總覺得好像曾經在某本村上春樹的書裡面,讀過雷同的劇情。(我很想照這樣的故事線,模仿著來寫一篇自己的故事,很新鮮、又有點情色的感覺。)


        我尤其喜歡這本書裡面提到「甜甜圈化」這樣的說法。我想這是村上春樹自己的比喻法,很有創意:


 


 


        你還不知道嗎?我們人類存在的中心是虛無的噢。


什麼都沒有,是零噢!


你為什麼不好好確實地看清楚呢?


為什麼眼睛老是只有在周圍的部分上打轉呢?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繼續回到圖書館看一本叫做「遇見100%的村上春樹」的書評。這本書裡面,是一些零零散散拼湊出來的、關於村上春樹的文章。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楊照寫的書評。雖然讀起來那語氣,對於村上春樹的文章多所批評,不過讀著讀著覺得,其實他說的也沒錯,覺得楊照還真的讀了一些書啊。真不錯。


        那本書裡面,有很多人留下來的、自以為幽默的意見。之中,蔡康永寫了兩篇。雖然之前他主持公視讀書節目時,我覺得他好像也讀了很多書,不過,這兩篇文章看起來,在批評、在寫作方面,蔡康永還是不行,和平常國中生寫Blog的感覺差不多。那些比白開水還要沒有味道的文章,讀起來對讀者來說,無疑是100%的折磨。


        不少的人,在這本書裡面,以書信的方式,把素為謀面的村上春樹,當成是自己的好友。以對好友說話的語氣,說了一些自己為的「內心話」。怎麼說呢?…這種文章讀起來說噁心還真的非常噁心。就好像不認識王建明,每個報社的記者,或電視台的新聞主播(或是其他的什麼別人),都說「建仔」如何如何,「我們的建仔」又怎麼怎麼了…。要是我是王建明的話,有不認識的人對我「建仔來」、「建仔去」的話,我一定會說:「搞清楚一點好不好?誰是你的建仔啊?根你很熟嗎?」


        回到這本糟糕的書:在「遇見100%的村上春樹」這本書裡面,另外的人(名字忘了,不好意思)寫到村上春樹的語言,對於台灣讀者的影響時,提到近來在寫文章的人,都會像村上春樹一樣,把很多語助詞,像「啊」、「噢」…這樣的詞,放在文章裡。他認為,村上春樹作品的流行,造成很多年輕人寫作時,語助詞太過「氾濫」。


 


        …嗯,這樣說的話啊,也有道理噢~


 


 


 


 


        我想,這和翻譯的人也有關吧。受到影響的人,也都是看中譯本,而不是看日文原文。所以受到影響的話,是不是應該都是受到翻譯者賴明珠的影響呢?之前在研究所上翻譯課時,老師曾經提到翻譯其實是一種創作。也許是因為賴明珠(女士)翻譯得太好了,所以大家都覺得這樣的風格讀起來很舒服。自己寫作時,也不知不覺地「嗯啊」、「喔啊」起來了。


 


 


 


 


 


 


 


 


 


 


 


 


        關於村上春樹,想說的事太多了,後面這幾天裡面,我還要多說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omas 的頭像
    Thomas

    Thomas' Tagebuch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