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22.12.07


   


        在看完「遇見100%的村上春樹」這本書評之後,因為裡面很多人都說「聽風的歌」這本書有多好,所以我把家裡面的這本小書,重新拿起來閱讀了一遍。好幾年前,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本來沒什麼感覺,只覺得這又是另外一本村上春樹的小書。不過這次讀起來的話,覺得和別本書比起來,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很不一樣。看這本書的感覺,有點像在看電影。但,不是好萊塢式的,而是時間場景頻頻變換的那種剪接式的電影。


        很多作家的風格,雖然會隨著時間的改變,但是基本的主題(Thema),好像還是會不可避免地重複。在這本書裡,有幾段關於廣播的內容,讓人覺得作者,好像受到了美國文化很深的影響。這種美國文化的影響,在之後村上春樹的作品中,還是常常可以感覺得到。另外對於女生的性幻想,對於爵士樂的愛好,對於其他小說的討論(尤其是美國作家費茲傑羅和卡佛的討論),在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中,還是不止一次地出現。


        我在網上聊天的時候,問我另外一個也在看村上春樹作品的朋友,對於「聽風的歌」的感想。很遺憾,她說因為那是她高中時,從朋友那邊借來看的書,所以對「聽風的歌」,並沒有什麼特別印象。不過她說,她重看過好幾遍的「挪威的森林」、「人造衛星情人」及「東京奇談集」。尤其是「挪威的森林」,是她最喜歡的一本書。


 


 


 


        「每次一看到前言,我就哭了。」


        「怎麼會呢?我記得前面是主角搭飛機,降落在德國機場…。」


        「我覺得很難過,是因為我感覺到,他(村上春樹)的故事,寫的都是他自己。他寫的故事,都是真的。」


        「直子(女主角)不是要主角不要忘記自己嗎?不過多年以後,主角還是沒有辦法記起來她(直子)的樣子。」


        「我覺得我們人常常都是這樣,越想要記得的人,就越是記不清楚。」


        「因為這樣,所以我覺得很難過。」


        「歐,這樣說起來,也真的會很難過。」


        「不過,現在可以照相,照相了就不會忘記了。」


 


        「ㄟ~。那妳的話,妳是想要記得誰呢?可以和我說嗎?」


        「很抱歉,不行。」


 


 


 


        每個人看小說,接收到的訊息都不太一樣。我來說的話,提到「挪威的森林」,因為故事內容裡,主角一直跟在女主角的後面散步,而女主角又是一個有精神病的人,所以看著這樣的內容時,我會一直想到之前的某一個女朋友。第一次看這本小說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她。分手的好多年以後,我去台中看她時,也覺得走在前面的她,很有「挪威的森林」裡面,女主角直子的感覺。因為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和她一起照過照片,所以對我來說,有一段時間,她的影像在我的腦海中,真的是一點一點地模糊掉了。所幸後來,她出了一本書。我所擁有關於她的唯一照片,就是這張印刷在書內頁的照片。


        不過回過頭來看「聽風的歌」的話,在「挪威的森林」裡,對於遺忘的無可奈何,在這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的一開始就有提到: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


        海潮的香、遠處的氣笛、


        女孩子肌膚的觸覺、潤絲精的檸檬香、


        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


        但是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


        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


        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聽風的歌 P.14)


 


 


 


        我覺得,有時候這種事,不是有沒有照片的問題。有時候有照片的情況,反而比沒有照片更慘。不過改天再說這些事好了,今天只說關於村上春樹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