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10.07.06


 


  在大學時代上過一門很難過的德國文學課。那門課是以德國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文學為主題。戰爭的殘酷、戰爭後的廢墟景象、遭迫害的猶太人及集中營…這些史實雖然也是文學可以表現的主題之一,不過,我卻非常討厭這樣的集中營文學。我討厭Boell,我討厭Borchert、我討厭Brecht、我討厭「安妮的日記」。我討厭這些,因為這些文章太接近現實了,我想,我比較喜歡有哲學性的、可以讓人多去思考的故事。


  因為要寫關於徐四金「香水」的論文,所以看了很多德國文學史方面的資料。在提到80年代的時候,作者說,就是因為之前的文學不希望讀者運用太多的「幻想力」都在描述現實的殘酷,所以在80 年代初,開始有了反動的浪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暢銷作家Michael Ende的「說不完的故事(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在這故事中,主角要搶救因為大家都不用想像力所以正要分崩離析的「幻想王國」。那個德國文學史的作者說,在Ende的書出了6年以後,Süskind呼應Ende的要求,重新回到奇幻的世界拯救「幻想王國」。我覺得這段寫的還蠻有道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