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字的雙向圖



 


Tagebuch 02.08.06


 



  在丹布朗的小說「天使與魔鬼」及「達文西密碼」中,主角都是大學符號學教授勞勃蘭登。經過網路搜尋之後,我知道原來這個角色是照著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也姓蘭登的大學教授所寫而成。而由於前兩本小說十分暢銷,於是丹布朗要再寫一本以蘭登為主角的故事。就好像好萊塢電影有「星際大戰三部曲」、「回到未來三部曲」、「駭客任務三部曲」一樣,丹布朗也要將勞勃蘭登的故事寫成三部曲。像倪匡的衛斯理、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很多作家在創造一個成功的角色後,都會沒法脫離這個角色的影子。這應該就好像一個演員太入戲了,沒有辦法從角色的情緒中脫離出來。我想如果一個角色真的成功的話,說不定這角色對於作家來說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好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而每個人都希望和自己的好朋友常常碰面,所以作家會一直以某個人物做為一系列故事的主角一點也不奇怪。不過,不管怎麼樣,如果又有一本丹布朗以蘭登為主角的新書的話,我相信這到時又會變成一本排行榜的暢銷書。


  在已經出版的兩本書中,丹布朗都不止一次地描述蘭登有「密室恐懼症」:當他在好像電梯、地道或其他的密閉空間時,蘭登教授會很不自在。我以為這樣的描述一定有些更深層的意義,所以我在奇摩知識中提問。而,對於「為什麼丹布朗要創造這個有密室恐懼症的角色」這個問題,我收到兩個回答。這兩個回答非常類似:因為有缺陷的角色比較像如你我似的一般人,可以讓讀者較有認同感。而且,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也是書中可以利用來製造劇情張力的方法。


  這樣的回答沒法完全說服我,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樣:我會以為,說不定在現實世界中的、被拿來當模型寫作的蘭登教授也有密室恐懼症。或是,丹布朗、丹布朗的朋友深受密室恐懼症之苦;又或是密室恐懼症代表某種心理狀態,而在丹布朗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發生了某些事,所以讓他有這樣的心態、寫出這樣的小說、創造出這樣有密室恐懼症的人物。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會往網路上找資料的原因:我想要找到像這樣資料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不過,在網友的回應中,我發現同樣的一個問題,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回答。從這樣的經驗中,我察覺到自己因為讀研究所的關係,所以已被研究所的那一套文學方法綁的太死了。那樣的研究方式已經對我產生嚴重的影響,那樣的研究模式已經印刻在我的腦中。


  如果像網友說的,說作者是因為讓勞勃蘭登更貼近我們,而不是小說中的「扁型人物」而創造有密室恐懼症的角色話,我想,丹布朗在這方面的努力還是不夠。在讀完兩本書之後,我發現書中的角色都差不多是同一個類型:勞勃蘭登就好像「數位密碼」的大學教授大衛,他們都是教授,都靠著自己的知識像印第安那瓊斯一樣帶著讀者到一個有異國情調的國家冒險(勞勃蘭登是到法國及義大利,大衛是到西班牙。不知道這是不是說明了美國人對於歐洲的嚮往?);書中的瑞士衛兵團指揮官歐里維提(Olivetti)就好像「達文西密碼」的法舍探長,他們都身材高大且脾氣不好;女主角維多利亞(Vittoria)和「達文西密碼」的蘇非及「數位密碼」的蘇珊一樣,都是聰明及美貌兼具的女性。我覺得這些角色只是名字不同,其實事實上,他們都是同一個性格。我以為這是一個寫作的方程式,有了這些角色加上謀殺、神秘宗教…就是一本暢銷書了。當然,說是一套,其實真的寫出來也是需要非凡的功力的。重點是,這些角色其實並沒有塑造的很成功,這些角色是一般小說都會出現的性格。


  丹布朗小說除了主角都是勞勃蘭登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書中的背景都是很有名的觀光景點。像「達文西密碼」的羅浮宮,像這「天使與魔鬼」的梵諦岡、梵諦岡的希絲特教堂還有羅馬的萬神廟及天使堡。看到這些內容,讓我想到之前旅遊的回憶。我不知道沒去過這些地方的讀者在看這些書的感覺。雖然書的前頁有張簡陋的黑白地圖,不過,我想這和真的去過羅馬、巴黎的感覺一定不一樣!沒去過羅馬及巴黎的讀者在看書的時候一定很缺乏真實感!


  電影版的「達文西密碼」中,湯姆漢克飾演符號學教授勞勃蘭登。不過,要是我來選角的話,我會選演「X檔案」的那個男主角來飾演勞勃蘭登。不過,因為看過電影,所以現在看「天使與魔鬼」的時候,在對角色勞勃蘭登的想像上會有點錯亂。如果要我來選角的話,我還是會選「X檔案」的那個男主角來飾演勞勃蘭登;然後女主角我會選安潔麗娜裘莉;因為看過「達文西密碼」,所以瑞士衛兵團指揮官歐里維提我會選尚雷諾;卡羅凡特雷思卡我會選在Bless the Child一片中的魔鬼教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