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15.02.08
能夠有機會參加與百科全書相關的研討會,覺得十分地興奮。除了這樣的主題夠吸引人以外,研討會中的演講者也大有來頭。早上預計聽到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及出版暨媒體前輩詹宏志先生的演講;下午呢,下午首先安排的是芝加哥百科全書計畫主持人Grossman先生的演講。接著,大英百科全書總編輯Holberg也會在結尾前,做一個小時左右的演講。以下的是、我對於這場提名為「2008《台灣大百科全書 / 專業版》國際論壇」的研討會做的紀錄。
曾志朗先生在以「E.T.起新厝:尋找台灣的心靈」為題做的演講中,先提到了百科全書的起源與歷史,接下來提到了如果以台灣為主題來做百科全書的話,我們國人及這塊土地在這方面所擁有的潛力實屬無窮。在曾先生的眼中,台灣除了在硬體上,有足夠的能力將很多資料數位化且加以重整以外(其中提到了NDAP數位典藏),台灣豐富的地理及人文特色,也是可以讓以台灣為出發點的百科全書,擁有和別的國家出版品不同的優點。
聽了曾先生的演講以後,我覺得他真的是一個愛台灣的人。他對這塊土地有熱情,對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民及這些人民的文化,都有一份超乎常人的熱愛。在聽演講的時候,我感受到這樣的熱情,覺得有點被他影響了。嗯…好的演講真的可以影響聽眾啊!台灣加油!
在詹宏志以「網路時代的百科全書編輯工作-台灣百科全書的挑戰與選擇」為題的演講中,他最主要是發表破壞性的意見:他認為在現在網路流行的時代,大家對於某些知識有問題的時候,已經不會去查百科全書了。因為這樣,所以雖然他是台灣百科全書的編輯總顧問,不過他還是覺得,在這個時代做台灣百科全書是一個錯誤。他覺得沒有人會去查紙本的百科全書了。就算把整本百科全書電子化,在現在這樣權威言論不受重視,反而是如Wikipedia、知識+ 這樣,以每個網友參與的Web 2.0時代,製作電子化的、權威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個錯誤的工作。
除了時代變遷的問題,他還覺得目前製作的台灣大百科在內容上也有錯誤。對他來說,他認為台灣百科全書應該是一本以台灣為主的百科全書。像現在,把台灣百科全書做成「在台灣做的」、不是以台灣為主,而是其他類別也包含在內的百科全書,在內容走向上,也完全不正確。
我呢,我覺得這樣激進的、有話直說的個性和我很像。不過,我覺得常常在關鍵點時,退一步或換個角度想,可能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我認為這樣激進的態度,不僅對於別人造成困擾,同時也會讓自己看不清楚真相。詹宏志先生的說法,在討論會的最後有被聽眾質疑。我最後會再把聽眾的說法記錄下來。
下午場的演講中,芝加哥百科全書的計畫主持人Grossman先生,以「Beyond Compiling and Editing: What it means to Create an Encyclopedia」為題的演講中,提到了他們做地區性百科全書的經驗。包括了如何有意義的分類,如何選擇條目,如何找學者教授執筆及整理出版…這些種種製作的過程。從他們百科全書的幾個實例條目看來,他們百科全書的內容,真的是清楚地說明了很多和芝加哥相關的資訊(如種族遷徙、都市建築物分佈情況…等)。
聽完這樣的演講,我可以很清楚地明白,為什麼上午詹宏志先生會表達出那樣的意見。因為當我們有機會做一本題名為「台灣大百科」的書時,如果沒有以台灣為主體、沒有以台灣為出發點去看事情的話,我想任何人都會覺得,那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下午最後一場演講是大英百科全書總編輯Holberg先生以「What makes a great Encyclopedia?... Great Articles, of course!」為題做的演講。其中,Holberg先生以很多例子來說明大英百科和Wikipedia的不同。他說不僅是他,所有(喜歡百科全書的)人都認為Wikipedia是個大災難。
我呢,我認為最後問題題問時間大家的發問,剛好回應了Holberg先生的看法:在問題題問的時候,詹宏志先生向Holberg先生請教和Wikipedia相關的問題。詹先生認為,「免費使用」及「快速更新」是跟上時代抓住讀者的兩個要素。如果要製作百科全書,一定要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來思考,一定要跟著時代做改變。
對於這點,Holberg先生並沒有發表什麼新的回應。倒是…,倒是很多聽眾說了很有見解的看法。其中一位女性編輯說,她還是認為紙板的百科全書並不是完全的沒用。因為在她編輯的過程中,除了使用Google、使用Wiki以外,在最後定稿前,她還是會去在紙版的資料上做確認。
另一個男聽眾說,他覺得並不是線上大英百科全書開放免費,就可以吸引大家來使用了。其實現在每個學校的學生,都可以憑學籍使用大英百科全書。不過雖然如此,還是沒有人要使用大英百科全書。那個聽眾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在還沒有網路的時候,如果一般人碰到問題,就會問旁邊的親朋好友。會去查大英百科全書的人,就是那些固定的人。
這,這是菁英主義。
我呢,我想我同意他的說法:就是大部分的人會去查Wikipedia。而少部分的知識份子,就會查紙本或是權威的著作。所以百科全書還是可以做,本來做這些東西,就不是要給一般的社會大眾看的。對這些資料有興趣的知識份子,自然而然地會善用這些資料的。
所以呢,所以所有做百科全書的工作者們。加油吧!期待你們心血的結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