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19.03.08


 


        第一次看書看到感動得流眼淚。而且還是走在大馬路上一面看書,一面眼淚就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什麼書有那麼大的魔力呢?…是澳洲作家朱薩克(Markus Zusak)的作品「偷書賊(Book Thief)」。


        老實說,這本書的主要部分,是我最討厭的主題: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什麼殘忍的納粹啦,可憐的猶太人啊,集中營啦,毒氣啦,沒有麵包吃啦…之前在上德國文學課的時候,覺得那樣所謂的「廢墟文學」真是讓人倒胃口。要是我早知道這本書是在說這些東西的話,我應該就不會拿起來看了。像Boell啦、Grass啦…這種文學大師寫出來的東西,雖然都得了不少文學獎,不過對做為一個笆樂讀者的我來說呢,我 的:我從來沒有看完一本他們的書,沒看多久,就有在吞石頭的感覺。(真是不好意思啊,之前論文的指導教授,還是專門研究Grass的學者…。能夠研究這麼硬的東西,我只能說他真是厲害。)


        很奇怪,相同的主題在Zusak處理起來,就一點也不會讓我反感。等到我發現:「唉壓,這本書是在講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我已經深深地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


        故事的主人翁莉賽兒(Liesel)和養父母住在慕尼黑附近的天堂街。她很喜歡看書,是一個偷書賊。在戰亂的時期,她的養父用這些在別的地方偷來的書,教他的養女閱讀識字。剛來到天堂街的莉賽兒很不習慣新的環境。不過等到她和養父母以及鄰居慢慢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後,在一次空襲中,她失去了她的養父母及所有她的好友。


        因為最後是那樣悲慘的結局,所以我看書看到偷書賊的好友「魯迪」死亡的那一段,我看到莉賽兒試圖搖醒她死去的朋友時,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我是上班中午休息時間走在和平東路的大馬路上看到這一段的,在和平東路和復興南路交叉口的那個地方難過地哭了。(嗯,已經有很多人叫我不要邊走路邊看書。我知道了,不要再唸了。)


        我覺得我會那麼難過的原因,是因為作者把每一個人物都描寫得活靈活現的。看完書以後,會覺得那些人物就在自己的身邊真實存在一樣。我認為作者在角色塑造上太成功了,所以才賺了我這個讀者的熱淚。


        除此之外我認為,由於很多的句子都很短、都很易於閱讀,所以這本書才能夠吸引我。還有書中很多的預敘手法及敘事時間的跳躍,我也覺得這種寫作方式很新穎。(雖然阿妹說,很多書都是已經是這樣寫了,不過我還是堅持,這本書的寫作手法 穎。)


        我還想說一說這本書的另外一個主題:死神。這本書裡面死神這個角色,讓我想起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在「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裡面所扮演的、風度翩翩的死神。作為書裡面全知的敘述者…,怎麼說呢,我只能說在這本書裡面,這個死神的角色實在太酷了。做什麼事都很從容,預先告訴大家某個人物即將要死了…如果說讀者會和書裡的人物產生同理心的話,我想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和這個死神有認同的感覺。


        在逛書店的時候,我看到同作者出的另一個作品:「傳信人」。我稍微翻了一下,感覺那好像也是很不錯的小說。我預計,今年結束以前可以看完那本書。(在那之前,我還要看巴特的「戀人絮語」,巴里奧斯的「阿米:星星的小孩」,尼芬格的「時空旅人之妻」…。)


        加油吧!Thomas



 


 


延伸閱讀


********************************************


傳信人:同作者的別本書[頁面連結]


目送:龍應台的書[頁面連結]


姊姊的守護者:親情道德的爭議[頁面連結]


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錢德勒的小說,村上春樹的偶像[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