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13.01.09


 


這個禮拜在看和記憶相關的書:一本由瑪莎˙魏曼˙里爾(Martha Weinman Lear)寫作的「誰偷走了我的記憶(Where did I leave my glasses?)」在這本書裡,作者探討了各種和記憶相關的問題。很多相關的話題都引起了我不小的興趣,都讓我「深有同感」。


其中寫到人類的記憶和電腦機器不一樣,書中說,每次我們回憶事情的時候,記憶的樣貌都會改變。書的228頁寫到:


 


 


 


…每一份記憶,與喚起每一份舊記憶的過程,都會創造出特有的訊號模式。因此,每當你喚出一份記憶,再將其存回腦中,此份記憶的訊號模式就會改變。


即使是印象最深刻的記憶,經過多年反覆存入與輸出,也出現變化了。我們活著越久,喚起某份記憶的次數也許就越多,因此這份記憶改變的程度可能就越大。


 


 


 


這種記憶的描述,完全符合我自己的經驗。很多過去的往事,現在回憶起來,其實都有自己加工的浪漫成分在裡面。看書之前,完全沒有發現有這樣的情況。看書之後,才覺得唉呀,事情真的是這個樣子的。


裡面還有一段提到當世界上發生重要大事的時候,我們會記得當下我們在做什麼。我呢,我覺得這個說法也讓我很有共鳴。記憶專家把這樣的記憶叫做「閃光燈記憶(Flashbulb memory)(P.248)」。書中舉的例子是「九一一」,不過我更有印象的是白曉燕案發生的時候,我在幹什麼。(這是秘密。有另外一個人,也應該和我有相同的閃光燈記憶吧?)


書中還有更多令我驚奇的說法,其中最讓我驚奇的,是未來各種記憶傾入式手術的可能性。在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把記憶植入到腦中,或是把不愉快的記憶從腦中刪除呢?這種技術在書中認為是有可能的。更誇張的是把我們的記憶下載到機器的說法。這…這真是太神奇啦。以下是我紀錄的、書中的一些重點還有有趣的句子:


 


1.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記起某件事情,卻無法確定這件事究竟只是發生在夢中,或它真的發生過?(P.128)


2.我無法做到的是,重溫這些疼痛發作時的精確感受。(P.155)


3.我完全相信阿茲海默症是嬰兒潮世代當前最憂慮的健康問題。看看這些嬰兒潮世代 我也是其中之一 從年輕時就面對的精神壓力狀況。他們是一個希望青春永駐的世代,然而他們發現這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阿茲海默症是我們這個世代最害怕的病症,因為它關係到個人的獨立自主能力,也因為對嬰兒潮人士而言 在和數千名健康的嬰兒潮人士訪談後我可以和你這麼說 最重要就是保有自己的智能。(P.189-90)


4.大腦與電腦本質上的不同,只在於大腦是靠大腦細胞來操作,而電腦靠的是晶片及線路。理論上,要造出一部跟大腦記憶功能完全相同的電腦,應該是可行的。我們完全了解人類記憶運作方式的那一天,這套理論將會成真。(這不是「假設」歐,而是「當我們真的了解」時就能達成!)(P.226)


5.影響記憶的四個重要因子:良好飲食、充足睡眠、避免壓力、按時運動(P.84)


6.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是年齡。(P.191)


 


 



延伸閱讀


********************************************


這種問題你也敢問:這種書我也在看[頁面連結]


「德語大獻寶」及「法語大獻寶」今天出版!:我的書,打一下廣告 [頁面連結]


你睡不著 我受不了:蔡康永的作品[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