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12.02.11


 


雖然對國際書展多所抱怨,不過我還是參加了其中的四場演講,分別是早上翻譯論壇的「德語文學在德國及台德文學交流現況」、賴明珠「思考的Q-我的村上春樹翻譯之路」,下午老貓的「出版社還會存在嗎?」與喬斯坦賈德的見面會。今天的日記分別紀錄這四場演講我聽到的東西。


 



1.德語文學在德國及台德文學交流現況



         


這場翻譯論壇邀請了六個翻譯的譯者討論相關的議題。


高立希先生有長久的翻譯經驗,有很多翻譯的作品。最有名的是翻譯「美食家」一書。他認為翻譯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德語語法和中文的差別。當然學過德語的人也會同意,在表達上,德語比中文比較清楚。另外在兩個語言詞彙的翻譯上也會出現問題:德語有很多代詞。會換很多代詞。中文在小說的對話重複出現「他說」的情況,在德文會換成「他說」「他想」…。


高立希先生一直糾正主持人,讓主持人當場覺得好糗。除了把不正確的翻譯作品和譯者連結起來以外,主持人說翻譯要翻的好,必須和作者成為好朋友,才能真的瞭解原作的意思這種說法, 高 先生持反對的意見。另外對他來說,中文的小說翻成德文篇幅會比原書長。因為這樣,所以都推薦出版社翻中篇的華語小說。


呂福克先生翻譯了唐詩。主要是專攻於中翻德的領域,並且辦了雜誌介紹華語文學。戲劇或詩歌,是 呂 先生喜歡的主題。他認為翻譯最棘手的問題是翻譯詩歌。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沒法翻出文字更深的含意。比方說像「柳」的象徵意義並沒有辦法簡短地翻譯出來。還有「下馬應敬酒」,翻成德文的時候,主詞在哪邊呢?


唐悠翰先生專業是口譯及翻譯; 白嘉琳 女士翻譯中文、英文及德文。曾翻過莫言的書。 梅儒佩 先生自己有寫作。曾經翻譯過聊齋誌異。他認為翻譯最棘手的問題是誤翻了作者的意義,而有時候文章的情況是有些地方不應該多翻。


主持人唐薇也是翻譯者。我是沒看過她翻的書啦。不過作為主持人介紹錯誤了好幾次,絕對是糟糕的主持人。


 



2.思考的Q-我的村上春樹翻譯之路



         


我是衝著賴明珠來的!她是我的神啦,我看她翻譯的村上春樹作品好幾年了,不過都沒有看過她本尊。看到國際書展她有一場演講,馬上就排除萬難來參加。


賴姐果然是大師風範!她真的好熟村上春樹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大學開村上春樹的課程。她一面說,下面的人一面在抄筆記!她談到書展開賣的村上春樹訪談集,其中很多精彩的片段。好像村上春樹早期小說的特色是第一人稱、沒有名字:還有他創作小說的方法是從空白開始。先有書名,然後有人物的名字,再讓人物自己發展出情節。挖掘自己內心的東西。丟進心裡(或是小說的)洞裡面,讓超現實的情節變成現實的文字及故事。


村上春樹本身也是翻譯家,對村上來說,在翻譯上他的原則是強調英語,直接翻譯。村上春樹覺得,翻譯對作家來說是一種學習。要正確的翻譯,不太鼓勵意譯,強調要先有精度才有文體。


這在寫作的時候,也變成了村上春樹的風格。因為如此,所以賴姐在翻譯的時候,也強調這一點。台灣賴明珠賴姐翻譯的村上春樹版本,1973年的彈珠玩具的1973就是用阿拉伯數字直接保留原文,1Q84裡的Tamaru也是直接保留原文。聽她就在前面演講,台下的我覺得好感動啊!她說她還是有些地方沒有辦法翻得很好。像Kisuiki有受傷、建築多重的意思,可是翻不出來。這應該也是翻譯的極限吧?


演講結束之後,我像小粉絲一樣,把書拿給賴姐簽名。我和她說我希望她可以自己寫小說。她雖然回答說她擔心她寫的沒有村上春樹好,不過我和她說我鼓勵她寫。我真的太愛她了。如果她寫小說的話,我一定全力支持!


 



3.出版社會存在嗎?



         


聽過老貓好多場演講之後,就會發現他的演講大同小異。除了大部分的投影片都一樣,到那邊要說什麼笑話都還是會把同樣的笑話說出來。首先他提到內容產業的歷史。如果從這樣的歷史來看,出版社並不是一直都存在的。他認為電子書和紙本書最大的差別,除了資訊量變多以外,還可以隨時隨地下載。不用真的到書店去買書,也不用真的要花等待的時間。當然,電子書容易複製也是特點。以下是他這次演講我聽到新的觀點:


 


*反駁「紙本書不會被拋棄」的論調。認為紙本書終究是會被拋棄的。


歷史證明我們樂於拋棄無效率的硬體。


我們因為內容而喜歡書,而不是因為喜歡紙張而喜歡書。


 


*電子書銷量持續地上升


出示數據,說明電子書在成長。


 


*為什麼臺灣的電子書沒有受到歡迎?


沒有新書:在出版社不能供應的情況,作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接手。


版稅的差別,讓作者會往平台靠攏。未來會有很多作者,有作者大爆發的態勢。


 


*出版社的危機


第一個危機:如果出版社不做,會有其他的產業鏈會取代。作者很容易地離開出版社。


第二個危機:從來沒有哪個產業支付那麼高的智慧財產權,而沒有辦法擁有永久的權利


第三個危機:產業必須轉型。內容必須解決問題。


 


 



4.喬斯坦賈德見面會



         


這位「蘇菲的世界」的作者提到說故事的傳統,強調用談話的方式,來闡述哲學的思想是從古以來的傳統,重要的哲學對話是用對話的方式呈現。如果真的看到他本人,就會發現他像一個大小孩一樣,而他宏亮開朗的音量,可以讓別人深深地感受他對生命的熱情。在碰面會中,他回答了幾個問題:


 


A.何謂哲學家?


大學教哲學的人;另外對事物好奇的人也是哲學家。不過我們漸漸長大就不會問問題。希望大家對任何事情保持好奇。好像歐洲的小孩子問媽媽,為什麼電視上美國總統總是說天佑美國,不說天佑全世界呢?對任何事保持好奇,喜歡問問題是很重要的。


 


B.死後最想見到的哲學家?


最想見到的哲學家是蘇格拉底、耶穌及佛祖。他們其實都沒有寫東西沒有著作。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影響著世人。


 


C.如何保持赤子之心?


這個世界是很奧祕的事情。不要視為理所當然,於是保持著赤子之心。


 


D.科學和哲學的取捨


過去很多的哲學問題,現在都用科學解釋了。很受科學的啟發,不過科學的極限也很吸引他。


 


E.個人的生活哲學


人類的存在是多麼珍貴。人生很短暫。所以要把事情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還有環境污染。


 


以上是我在書展聽到的演講記錄。很幸運聽到了這麼多精彩的演講。本來沒有辦法聽到喬斯坦賈德的演講,是因為發現數位出版論壇居然請王文華來演講馬上離席,才碰巧看到這位國際籍的作家。


 


 


我是說,數位出版請王文華來幹什麼啊?


 


還有主題國不丹很瞎吧?我們也不是在辦旅遊展,不是嗎?我們是在辦書展啊!今年的不丹和前年的泰國都是書展主辦單位很奇怪的選擇…算了,不想再說了。


 


相關連結


********************************************************


2011國際書展:出版社清庫存的黃金週 [頁面連結]


重新閱讀村上春樹 [頁面連結]


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鍊的 [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