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ebuch 06.11.08


 


龍應台的「目送」是我這幾年來看過最讓我感動的散文集。作者把對於時光流逝的感慨寫在書裡。透過閱讀,我好像可以直接把手放進書頁裡,觸摸到書裡面有一個在動的、真實的生命。之前對於龍應台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批評時事的女性作家。像早期的「野火集」以及最後我看過的「乾杯吧,托馬斯曼」(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都算是那樣的文章。不過呢,這本「目送」和我之前看到的書都不一樣。我看到的,都是用溫馨的筆調寫出的真實心情。看完這本書之後,雖然我沒有變得特別喜歡龍應台、沒有馬上變成她的書迷,可是我覺得能夠寫出這樣感人的散文的話,龍應台,真的是一位實實在在的作家。


書的大部分內容在寫自己父親漸漸的衰老及死亡。每一個短篇文章都用外在的描述,來讓讀者感受到隱藏在內心的情感。如果說收錄在這本書的文章,讀起來很像朱自清的「背影」的話,在這一種感情表達的方式來說,也算是真的很像,可以說是朱自清「背影」的現代版。


相對的,和Lily Franky的「東京鐵塔」比起來,龍應台的寫作風格就比那日本人寫的東西高明多了。Lily Franky的「東京鐵塔」,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兒子看到母親罹患癌症死亡的故事。其中在描述母親住院死亡的過程當中,以插入倒敘的方式,紀錄著自己著對母親的回憶。我覺得,龍應台寫得比他好的地方,是她要寫這樣的心情,都是從外圍表象寫,不會直接表現出自己的感覺。結果呢,這樣的寫作手法,反而會讓我覺得更受到感動。另外,書裡面感嘆自己也漸漸變老的內容,也讓我非常感同身受。


之前看了黃碧端的書,覺得她在舉的例子,常會中西古今夾雜,覺得她真可算是學貫中西。現在我要說的是,龍應台的這本書也是一樣,裡面引出的古文更多、更長。而且,除了舉例會舉很多古文以外,她自己寫的很多句子也都很簡短,很像古文。有一篇叫「江湖台北」的文章裡面,幾乎全篇都是用仿古文的方式寫作。我啊,我真希望我也可以寫出這樣的文章出來。


去各大通路報品帶著這本書,在等待的時候拿出來看。我和一起等待的大哥說,如果我有一個上國中的小孩,說不定我會希望他把這本書當成課外讀物。大哥回說,這種書,小朋友看不懂。除了語言程度上面,對小朋友來說偏難,在內容上面,也是要有很多人生經驗的人才看的下去。


 



 

延伸閱讀


********************************************



郎朗 我用鋼琴改變世界:鋼琴家郎朗的故事[頁面連結]


日本創意文案:好玩的文化研究[頁面連結]


當真實的世界模擬虛構的世界:社會現象的探討[頁面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